工程案例
酸洗磷化废水处理设备
一.设计范围:
本工程设计内容为新建废水处理站内的设备、建构筑物、管道、电气、仪表及给排水等必要的辅助设施。污水处理站外废水的接入管和排放管及基础处理不在设计方案内,处理站内的道路、绿化、照明等均由甲方统一实施。
二、设计总则
2.1 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相关资料、及委托书要求。
2.2 设计采用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工厂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5096-9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给排水结构工程设计规范》(GB169-8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J63-90);
国家现行电力装置规程、规范;
2.3 设计原则
2.3.1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废水性质及处理要求,合理选定处理工艺,确保处理出水达标排放;
2.3.2以工艺结构成熟、运行稳定的中和反应+混凝沉淀技术为主体工艺;
2.3.3系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
2.3.4设计时充分考虑废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噪声、异味,以及泥渣的处理,避免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2.3.5充分利用构筑物和设备组合式设计的优势,使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小,布局合理,处理站与厂区环境相协调;
2.3.6充分利用原有构筑物及地质条件,尽量减少工程投资;
2.3.7合理选用设备,降低能耗,提高动力效率,减低运转成本。
三、废水来源和水质水量
3.1生产流程及废水产生部位
金属→ 酸洗 磷化 → 水洗 → 下道工序
↓ ↓
酸洗磷化废水 水洗废水
3.2废水来源
在涂装工艺生产中产生的废水主要分前处理废水、电泳涂漆废水和喷漆废水。
前处理废水来自漆前表面处理的脱脂、磷化、表面调整等工序,含有乳化油、表面活性剂、磷酸盐、重金属离子(如Zn2+)、填料(如钛白粉)、溶剂等。电泳涂漆废水产生于涂件上附着的浮漆和槽液的清洗过程,一般包括去离子水洗水和超滤液;其成分与槽液成分相同,含有水溶性树脂(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颜料(如碳黑、氧化铁红、铅汞等)、填料(如钛白粉、滑石粉等)、助溶剂(如三乙醇胺、丁醇等)和少量重金属离子。
湿式喷漆室用水洗涤喷漆室作业区空气,空气中漆雾和有机溶剂被转移到水中形成了喷漆废水;废水中含有大量漆雾颗粒,其水质由所用漆料(以硝基漆、氨基漆、醇酸漆和环氧漆为主)和溶剂(如乙醇、丙酮、脂类、苯类等)、助溶剂而定。
3.3涂装废水特点
3.3.1 废水种类多、成分复杂
涂装线排放的废水(或废液)种类很多,每一种废水水质(成分、浓度)因使用的材料而异。仅脱脂液就有多种配方,涂料(任何一种涂料均由树脂、颜料、溶剂、添加剂等组成)种类更多。
3.3.2 排放无规律
除部分水洗水连续溢流排放外,涂装线废水或废液多为间歇集中排放。
3.3.3 水量、水质变化大
由于各种废水成份、浓度各异,且排放无规律,造成汽车涂装线排水水量、水质变化很大。
3.4设计规模
设计处理水量:24m3/D ,间歇排放
3.5设计进水出水水质
3.5.1设计处理水质
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本项目的处理前原污水水质,见下表:
污水处理前设计水质主要指标一览表 单位:mg/L
污染因子质 | 设计进水水质 |
CODCr | 1800 |
BOD5 | 500-700 |
SS | 500-700 |
pH | 6-9 |
3.5.2出水水质要求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级标准:
单位:mg/L
污染因子质 | 一级标准 |
CODCr | ≤500(800) |
BOD5 | ≤350 |
SS | ≤400 |
NH3-N | ≤45 |
动物油 | ≤15 |
pH | 6~9 |
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四、工艺设计
4.1污水处理工艺
该类废水处理有:微电解化学法、加药混凝+气浮等工艺。本污水处理站选用微电解+气浮+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
其工艺要点有:投加石灰乳澄清液、PAC、PAM,调整pH值在10~11,使污水中的重金属变为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磷酸盐在碱性条件下与钙离子反应生成碱式磷酸钙沉淀,从而使水中的污染物得以去除。
4.3 工艺流程设计说明
来自车间的生产废水经过污水管路集中经格栅井格栅去除大的固体悬浮物,进入调节池,对废水水质水量进行调节,调节池设置提升泵,将污水提升进入微电解反应器,在微电解反应器内经氧化还原反应,絮凝沉淀和微电场作用,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和色度,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大大减轻了后续污水处理的负荷;微电解反应器出水自流进入中间水池,后经泵提升气浮沉淀一体机,通过投加石灰水、PAC、PAM,发生絮凝反应,去除磷酸根离子、重金属离子和COD。
气浮机出水自流进后置调节池,然后泵提至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出水达标排放。
4.4 主要工艺原理
混凝反应阶段利用钙离子与磷酸根反应生成羟基磷酸钙沉淀而去除磷酸根。反应式如下:
5Ca2++7OH-+3H2PO4-=Ca5(OH)(PO4)3+6H2O
钙离子不仅有上述沉淀作用,Ca(OH)2作为混凝剂还有良好的凝聚吸附作用,再投加少量高分子助凝剂,可以起到非常好的絮凝作用,经过沉淀后可确保处理出水磷酸盐浓度小于0.5mg/L。
4.5生化工艺处理(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本工程生化处理拟采用A/O/O生物接触氧化法。
其中工作原理是:在水解酸化池内,由于污水有机物浓度很高,微生物处于缺气状态,此时微生物为兼性微生物, 它们将污水中的有机氮转化分解成NH-N,同时利用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将NO-N.NO-N转化成N,而且还利用部分有机碳源和NH-N合成新的细胞物质.所以水解酸化池不仅具有一定的有机物去除功能,减轻后续好氧池的有机负荷,以利于消化作用的进行,而且依靠原水中存在的较高浓度有机物,完成反消化作用,最终消除氮的富营养化污染,在接触氧化池由于有机物浓度已大幅度降低.,但仍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及较高NH-N存在.为了使有机物得到进一步氧化分解,同时在碳化作用处于完成情况下消化作用能顺利进行设置接触氧化池,在接触氧化池中主要存在好氧微生物及自氧型细菌(消化菌),其中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CO2和H2O,自养型细菌 (消化菌)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碳或空气中的CO2作为养源,将污水中的NH-N转化成NO-N.NO-N。接触氧化池的出水部分回流到水解酸化池,为水解酸化池提供电子接受体,通过反消化作用最终消除氮污染。
一体化污水处理置于室外地下埋放,上方覆土绿化或利用。
根据前述污水水质水量和排放要求,结合污水特征。本次一体化设备将缓冲沉淀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污泥池、清水池等部分合成一体,其各部分具有相应功能,部分之间相互连接,最终出水达标,现分别阐述如下:
水解酸化池内装PP弹性填料。废水在此池中在酸化水解微生物的作用下,大分子有机杂质水解酸化成小分子物质,有利于接触氧化池中好氧菌的分解。
二级接触氧化池内配装PP弹性填料。下部配置曝气器,并用ABS工程塑做成曝气系统,曝气系统的气源由专门配置的风机提供。
沉淀池上部设可调出水堰,以调节出水水位;下部设锥形沉淀区和污泥提升泵,污泥采用泵提方式一部分回流到水解酸化池内,保证设备内足够的污泥量,多余的污泥提至污泥池内。浓缩污泥定期由粪车抽吸外运。污泥池上部设上清液回流装置,使上清液溢流至调节池。
设备主体由Q235-A优质碳素结构钢板焊制,内外表面防腐处理。
风机房根据场地情况就近建设。
采用A/O/O生物处理工艺是近几年来国内外环保工作者用以解决污水脱氮的主要方法,该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利用系统中培养的硝化菌及脱氮菌,同时达到去除污水中含碳有机物及氨氮的目的,与经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后再增加脱氮三级处理系统相比,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电耗低、占地面积少。
A/O/O生物处理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量较一般生物处理系统少,而且污泥沉降性能好,易于脱水。
A/O/O生物法较一般生物处理系统相比耐冲击负荷高,运行稳定。